《法学研究》(法学研究生考哪些科目)




《法学研究》,法学研究生考哪些科目

点击上图即可购买

《中国暴力犯罪人的心理与行为研究》

作者:张卓 著

ISBN:978-7-5764-0636-8

定价:39元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22年8月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本书以我国监狱、未成年犯管教所等多个监管场所内的暴力犯罪人为研究对象,首先从暴力犯罪的概念、类型、风险因素、评估工具等方面进行阐述,并通过档案筛查、量表测试、个案访谈、行为测试、事件相关电位和功能性磁共振等方法,系统考察了我国暴力犯的心理与行为特点,最后尝试性对暴力犯进行分类、针对中高再犯风险的暴力犯开展团体心理矫正。书中部分数据和研究结果已在国内外的中英文期刊发表。

本书共八章:第一章暴力的根源,从生物、心理、社会三个方面回顾了暴力行为可能的影响因素;第二章暴力犯罪的分类与特点,介绍了暴力犯罪的定义和分类标准,还阐述了20年来暴力犯罪的发展现状和特点;第三章暴力犯罪风险的心理学评估,列出了两类罪犯风险评估工具,并对其发展与现状进行了分析;第四章暴力犯罪人的人格异常,从背景、方法、结果等方面介绍了暴力犯罪人的人口统计学特征、攻击行为类型等;第五章暴力犯罪人的认知缺陷,用行为实验和事件相关电位等方法,阐释了精神病态暴力犯罪人在执行功能和人际合作任务中的缺陷;第六章暴力犯罪人的情绪障碍,通过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等技术,探讨暴力犯罪人情绪障碍机制;第七章暴力犯罪人的矫正初探,以成年暴力犯罪人和未成年暴力犯罪人为对象进行团体矫正实践,并展示了矫正的初步成效;第八章局限与启示,是对研究中的问题和研究的成果进行的总结。本书是对笔者既往十多年研究结果的进一步分析和整合,相信能够对我国暴力犯罪人整体状况的了解和矫正工作的开展提供实证数据支持。

编辑推荐

本书以研究团队既往多年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对我国暴力犯罪人心理与行为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作者在书中系统总结了既往暴力犯罪人的实证研究成果,希望能够为深入理解暴力犯罪的风险因子和发生机制、开展暴力犯罪人的预防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除此之外,作者还通过个案访谈和量表测试,聚焦于暴力犯罪人群体,考察了暴力犯罪人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异常,从而为暴力犯罪人的行为进行矫正提供一种可行的思路。

目录

第一章 暴力的根源001

第一节 暴力的定义与分类001

一、暴力的定义001

二、暴力的分类002

第二节 暴力行为溯源:生物因素004

一、暴力行为的遗传学证据004

二、暴力行为的神经生物学证据010

第三节 暴力行为溯源:心理因素021

一、精神病态022

二、反社会人格障碍028

三、品行障碍031

第四节 暴力行为溯源:社会因素039

一、压力理论039

二、社会学习理论044

三、控制理论048

第二章 暴力犯罪的分类与特点054

第一节 暴力犯罪的定义与分类054

一、暴力犯罪的定义054

二、暴力犯罪的国际分类标准055

第二节 暴力犯罪的国内外发展现状与特点058

一、全球故意杀人罪的现状与特点058

二、美国暴力犯罪的现状与特点076

三、中国暴力犯罪的现状与特点081

第三章 暴力犯罪风险的心理学评估086

第一节 罪犯风险评估工具的发展与现状086

一、暴力风险评估的取向086

二、罪犯风险评估工具的发展090

第二节 常用的暴力风险评估工具097

一、服务等级/个案管理量表097

二、历史—临床—风险管理-20量表111

三、两类罪犯风险评估工具的比较与启示123

第四章 暴力犯罪人的人格异常125

一、背景125

二、方法129

三、结果132

四、讨论137

五、小结141

第五章 暴力犯罪人的认知缺陷143

第一节 精神病态暴力犯罪人的执行功能缺陷144

一、背景144

二、方法149

三、结果152

四、讨论156

五、小结160

第二节 精神病态暴力犯罪人的人际合作特点161

一、背景161

二、方法164

三、结果170

四、讨论176

五、小结181

第六章 暴力犯罪人的情绪障碍182

第一节 暴力犯罪人的情绪识别障碍182

一、背景182

二、方法187

三、结果190

四、讨论193

五、小结195

第二节 暴力犯罪人对威胁防御反应的脑成像研究196

一、背景196

二、方法199

三、结果205

四、讨论214

五、小结219

第七章 暴力犯罪人的矫正初探220

第一节 精神病态暴力犯罪人的团体矫正220

一、背景220

二、方法224

三、结果228

四、讨论231

五、小结233

第二节 未成年暴力犯罪人的团体矫正233

一、背景233

二、方法236

三、结果239

四、讨论242

五、小结244

第八章 局限与启示245

一、局限246

二、启示247

致谢249

目录可上下滑动查看

前言

暴力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无处不在、源远流长。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暴力行为表现出多种形式,如宗教祭祀、部落屠杀、武装战争、残酷刑罚、荣誉决斗、恐怖袭击、情感虐待、网络欺凌等。暴力犯罪行为总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大众媒体中杀人、强奸等暴力犯罪案件经常会被广泛传播,研究者也在不断尝试采用多种视角和方法来理解并减少暴力犯罪。

心理学是系统研究个体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科学。人们通过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探讨个体的犯罪行为,因而衍生出犯罪心理学这门交叉学科。暴力犯罪作为最古老且最受瞩目的犯罪形式,毫无意外地成为犯罪心理学中探讨得最深入、所获成果最丰硕的研究主题,暴力犯罪人也因此成为犯罪心理学中最受关注的目标人群。然而,目前我国针对暴力犯罪人的研究成果仍然数量有限,研究方法以个案访谈和量表测试为主,而且研究主题相对单一且零散,缺乏系统的心理学实证研究。因此,本书聚焦于我国的暴力犯罪人群体,采用量表测试、行为实验、事件相关电位、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等方法和技术,系统地考察男性暴力犯罪人在人格、认知和情绪等方面的异常,并尝试通过团体心理干预对暴力犯罪人的行为进行矫正。

本书以研究团队既往多年的研究成果为基础,是对我国暴力犯罪人心理与行为问题的系统研究,共包括八章:第一章主要从生物、心理、社会三个方面,回顾了暴力行为可能的影响因素;第二章介绍暴力犯罪的定义和分类标准,并阐述了近20年来暴力犯罪的发展现状与特点;第三章介绍暴力犯罪风险的心理学评估,回顾了罪犯风险评估工具的发展与现状,并重点介绍两类常用的暴力风险评估工具;第四章介绍了通过问卷和量表,对全国多所监狱内数百名男性暴力犯罪人的人口统计学特征、攻击行为类型及人格特点的调查研究;第五章介绍了采用行为实验和事件相关电位等方法,阐释精神病态暴力犯罪人在执行功能和人际合作任务中认知缺陷机制的研究;第六章通过行为实验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等技术,探讨暴力犯罪人在情绪识别与威胁防御任务中情绪障碍机制的研究;第七章介绍了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在监管场所内分别开展成年暴力犯罪人与未成年暴力犯罪人团体矫正实践的初步成效;第八章简要总结了既往研究中的问题和局限,并尝试为未来我国的暴力犯罪人研究提供启示与建议。本书系统总结了既往对我国暴力犯罪人的心理学实证研究成果,希望能够为深入理解暴力犯罪的风险因子和发生机制、开展暴力犯罪人的矫正和预防起到积极的作用。

本书的全部内容均凝聚着研究团队全体成员的智慧和汗水,研究过程中也得到了多位前辈和同行的无私帮助和宝贵建议。自2008年进入中国政法大学工作以来,暴力犯罪成为我个人学术研究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在此前的学术背景中,我从未接触过任何特殊人群,也从未系统研究过暴力犯罪等异常行为。幸运的是,身处中国政法大学这一国内最早开展犯罪心理学研究,并在此领域始终保持着开创和领先地位的高校,使得我能够在探索暴力犯罪的学术道路上获得大量机遇并受益匪浅:罗大华老师等犯罪心理学前辈的开创性工作,为年轻教师开展暴力犯罪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同事杨波老师长期无间的合作,开启了我踏足国内数十家监管场所、走近暴力犯罪人的学术生涯;刘邦惠老师对于暴力犯罪人特别是精神病态暴力犯罪人测评工具的本土化探索、马皑老师举办国际法律心理学大会并邀请多国专家进行的学术交流,为我参与犯罪心理学的国际交流提供了启示与机会;与王国芳老师等各位心理学同事的沟通与协作,为我个人的犯罪心理学研究带来了宝贵的灵感与激励。在深入监管场所开展调查和实验的过程中,得益于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所、各省市监狱管理局、各监管机构与一线单位全体领导和同仁的大力支持,本书所述的各项研究才能够顺利实施并有所收获,在此由衷地向他们致敬。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谬误在所难免,希望读者不吝赐教,以便于未来的修改与完善。

张卓

2021年于北京

《法学研究》(法学研究生考哪些科目)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