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跨学科研究(文学跨学科研究期刊)




文学跨学科研究,文学跨学科研究期刊

最美人间四月天,不负春光与时行。4月25日下午,上城区初中综合实践、地方课程教研活动——“跨学科研究性学习专题研讨”,在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实验学校校社共享文创基地会安阁顺利开展。

融合学科实施,赋能学生成长 ——记上城区初中学校“跨学科研究性学习专题研讨”活动

活动伊始,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实验学校的王金娣老师深入介绍了学校校本课程《意“巷”杭州》。

融合学科实施,赋能学生成长 ——记上城区初中学校“跨学科研究性学习专题研讨”活动

王老师介绍,《意“巷”杭州》隶属于学校“乐学”课程,围绕学校“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一颗闪亮的星”的办学理念,以“了解传承街巷文化”为主要内容,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立传统文化自信,增强家国情怀和发扬陋巷精神”为目标,致力于引导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厚植家国情怀”。为学生个性特长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搭建舞台,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成为校园里闪亮的星,真正实现为国育人,为党育才。本课程以地方文化为载体,融合语文、美术、信息、综合实践、地方课程等,学习空间从书本到自然历史文化,到广阔的社会生活空间,为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提供新的路径。

而后,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实验学校的胡丹弘老师汇报了《意“巷”杭州》在美术学科领域的具体实践。

融合学科实施,赋能学生成长 ——记上城区初中学校“跨学科研究性学习专题研讨”活动

胡老师紧扣艺术学科核心素养,以《最美意巷,我来绘》这一课时为例,介绍了《意巷杭州》在美术学科领域的具体实践。该实践的驱动性任务是邀请同学们参加最美印“巷”画展,项目任务为学习设计一款新颖的扇面或伞面作品。真实的情境、实际的操作,旨在引领学生走进杭州的老街小巷,触摸历史演变的轨迹和文化内涵,深入认识和了解杭州的地域文化和人文精神,从而促进美术核心概念知识的学习和迁移应用,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担起建设家乡建设祖国的责任和使命。

两位老师的校本课程实施汇报扎实、清晰,很好地体现了地方课程独具特色的育人作用。接着,来自景荷中学的陈炯铭老师介绍了地方课程《西湖先贤录》。

融合学科实施,赋能学生成长 ——记上城区初中学校“跨学科研究性学习专题研讨”活动

《西湖先贤录》利用跨学科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联结课内文言知识与杭州本土文化资源,结合时下杭州正着力打造的“宋韵”文化,开展文本阅读、主题梳理、实地探究、成果制作、小组交流等活动。为完成项目,学生需从课本入手,利用图书馆、文化场馆、风景名胜、互联网等资源展开探究。学科之间的连结也得以深化,综合运用语文、历史、思想品德、信息技术、美术等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融合学科实施,赋能学生成长 ——记上城区初中学校“跨学科研究性学习专题研讨”活动

最后,上城区教育学院综合实践、地方课程教研员曾宣伟老师就本次研讨活动进行总结。曾老师提出了推进跨学科研究性学习的相关实施建议,并强调推进跨学科研究性学习,是双新背景下学校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着力点。曾老师认为,真正能够体现跨学科学习的,能可持续发展的应该是课程方案中14%-18%部分,这意味着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要重视主题的选择,各学科的统筹规划,顶层设计,融合实施。曾老师建议初中学校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周、劳动周,整合班队活动、研学旅行、校园文化活动、专题教育等,推进跨学科研究性学习,强化课程协同育人功能,真正意义上开辟初中学校新样态。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本轮新课程改革的亮点和难点,也是学校和教师努力探索的方向。各初中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研组长参加了本次活动,与会老师表示将认真做好每年一届的综合实践活动成果评比活动,以评促研,以评促建,充分发挥学生的实践能动性,通过研究性学习将各种学科知识应用到具体的真实的问题解决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正确的价值观、社会情感培养融合在学习实践中。

文学跨学科研究(文学跨学科研究期刊)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