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考研(华中师范大学考古学考研)




考古学考研,华中师范大学考古学考研

七、良渚原始文字与甲骨文的联系

通过以上考古学文化出土的刻划符号、图画、纹饰、雕塑、结绳记事、八卦符号、图腾族徽与中国文字基本定义比较分析,我们可以确定中国古代良渚文化原始文字的认识判断基本成立。良渚文化原始文字大多刻画在陶、石、玉器等宗教礼器上,具有中国成熟文字甲骨文大多刻画在宗教祭祀占卜龟甲和牛羊猪鹿肩胛骨上的宗教文字特点。按照破译甲骨文的办法,我们可以运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为基本,结合考古出土的甲骨文文字实物材料以及前人的研究,继续探寻良渚文化原始文字破译方法,进一步证明良渚文化原始文字存在的确定性。由于目前甲骨文近5000文字中仅破译1500多字,尚有三分之二不知其意义。给良渚文化原始文字和良渚文化以后、甲骨文之前的原始文字破译带来困难。虽然有许多专家学者不辞劳苦,千方百计对它们进行破译,中国各著名大学也拥有许多考古出土的战国秦汉简帛等古文字资料,由于国家在这一方面还没有设立专门研究课题,对良渚文化原始文字的研究还不到位。一些专家学者的研究又难以提供充足的甲骨文和其它证据,以至研究成果得不到公认而失去重要性。但是原始文字起源于刻画符号、图画、纹饰、雕塑、结绳记事、八卦符号、图腾族徽,良渚原始文字必然会与诞生之前的刻画符号和诞生之后的甲骨文结构形式上有一定联系。我们可以通过良渚文化原始文字跟甲骨文以及良渚文化以前其它考古学文化的符号形体上的联系,来寻找它们之间已有的传承关系。

图50、上图是良渚文化出土陶器上的原始文字与甲骨文的比较。上从左往右第一排第一图是甲骨文“钺”字的写法。从第二、第三、第四图中可以看到良渚文化中“钺”字形符号已大量使用。这种钺一般认为为拥有军事权力的标志物,由穿孔石斧发展而成,平时由国王、酋长、头人亲自掌握。在大汶口文化、金坛三星村文化、河南仰韶文化汝州鹳衔鱼彩陶缸,石家河文化灰陶尊上都有出现。

以上往下第二排是甲骨文中“矢”的形状。第二排第二、第三图是良渚黑陶上矢的刻

画图画。“矢”作名词是箭的意思。非洲和西亚考古出土的弓箭证据早于中国。(有人推测中国30000年前后山西峙峪出土细石器箭簇是中国最早制造弓箭的证据,但证据太少难以获得世界公认。)不过从8000年前后浙江跨湖桥文化出土的漆弓实物可以证明,至少在8000年前后我国已经使用弓箭。因而有了“矢”的存在。在良渚黑陶刻画原始文字中有多处矢的存在和使用。

第三横排第一图是甲骨文“网”字的结构形状。网是水网地区狩猎、采集、农业民族常用的捕食水产品的工具,在中国使用网的历史很长,是一种东南西北中民族都使用的渔具和狩猎用具。第三排二、三两图是良渚文化黑陶礼器上刻画的网状原始文字实物。

第四横排第一图是甲骨文“田”字和异体字写法几种形式。良渚文化是稻作农业经济,其陶礼器上刻画“田”字符号结构形式上与甲骨文完全一致。更早的“田”字刻符在跨湖桥文化陶器上已经出现,表明甲骨文“田”字与跨湖桥文化和良渚文化的传承关系。

第五横排是甲骨文13个数字的写法。与全国各考古学文化出土的陶器绘制刻画符号对照可以发现,甲骨文数字符号在许多文化刻绘符号中可以找到结构形式相同的。应该是甲骨文吸收汲取其它文化刻绘符号整理创造的。第二至五图是良渚文化陶器上刻画的“五”和“七”二种数字符号,对比甲骨文数字能够看到甲骨文来源于刻绘符的证据。

甲骨文和良渚原始文字一样是宗教文字。它们由当时国王、酋长、部落首领为主的行政兼宗教神权领袖掌握和使用,(西周时的《小学》证明文字已向贵族子弟传授)由他们与神灵交流沟通。因此大多出现在祭神的礼器上。良渚文化到4300年衰弱,距离殷墟成熟文字甲骨文已经1000多年。并且良渚与殷墟相隔遥远。在千年后的甲骨文中找到与良渚文化原始文字相同相似的字形,表明良渚原始文字形式和意义在当时已经有约定俗成的广大范围。可证明甲骨文与良渚原始文字的传承关系、证明成熟文字甲骨文起源于包括良渚原始文字在内的陶器刻画符号、图画、纹饰及雕塑。

八、良渚文化原始文字与其它三大文明西亚、埃及、印度原始文字形态结构上的比较

良渚文化文字属于中国的原始文字,在形式和功能上介于文字起源的符号和成熟文字甲骨文之间。由于世界古代文字的产生发展都遵循从符号到形像图画、再从形像图画抽象概括成线条象形文字,产生会意、指示文字,词组、句子的过程。我们可以通过四大文明古国原始文字形态结构的比较,证明良渚文化原始文字与世界原始文字产生发展的相似性,以此进一步证明良渚文化陶、石、玉器刻文的原始文字性质。

图51、上图从左往右第一横排第一、第二图,是良渚文化出土化石石钺和石钺上刻画的原始文字;第三图是现藏美国沙可勒博物馆良渚文化黑陶双鼻壶底部圈足内的良渚文化原始文字。注意良渚原始文字已经从线条象形字发展出具有甲骨文字的笔划结构。

从第二第三横排我们分别用上下两图形式介绍世界公认的西亚两河流域5300年前后印章石版和印章式泥版原始文字;(左一上下二图)5100年前后尼罗河流域埃及骨牙雕刻印章标签式原始象形文字;(中上下二图)印度4000年前后印度河流域哈拉帕、摩亨佐达罗城址出土的印章原始文字。(右上下二图)

从两河流域石版和泥版刻画原始文字可以看到左一上图是石版印章、下图是泥版文书。它们的泥版是模仿石版印章直接出现的。它们在打格、刻字和版面结构上完全一样。其二是两河流域石版泥版原始文字具有象形线条图画和抽象符号多符号合用的字、词、句形式结构。

中第二第三横排上下二图埃及骨牙标签式牌符,它们无论从大小和加工方式上都有雕刻印章的工艺在內。并且它们在使用方法上可以象西亚两河流域印章一样、戳盖压印在软泥做的酒坛瓶塞上表示所有权。其二从它们线条象形符号形状、可以看出有两个和多个符号組合使用情况,具有象形、会意字和词组性质。因此被世界公认为原始文字。

右侧第二横排、第三横排上下二图是印度哈拉帕、摩亨佐达罗4000年前经过专业规划设计,用烧砖建造的、有排污沟和卫生间、宽直街道、二层楼房组成的,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城市遗址。(当时中国用夯土墙建造草盖房屋)出土的图画印章和上面刻画的原始文字。从它结构形式上可以看出它是对西亚两河流域滾印图画的直接模仿。从刻画原始文字结构可看到有两个和两个以上多个原始文字组合成字、词、句的形式。印度印章文字至今因缺少双语资料没有破译,人们只能在形态结构上确认它们是原始文字,并且得到世界公认。

我们把良渚刻画符号与西亚两河流域、埃及、印度原始文字,从起源于图画象形、组词造句的结构形式上进行详细比较。就能明显看到良渚刻画符号起源于图画象形、刻画规整,多符组合使用字、词、句結构形式清晰,书写规范。多方面可以赶上和超越其它三大文明的原始文字。因此良渚原始文字的确立应该得到世界的认可。

九、结束语

全世界考古出土实物证据证明、文字早期是宗教工具。在古代神权高于一切的社会由代表神灵的寺庙祭司记录储存与神灵沟通语言思想需要产生。由祭司创造发明和汲取其它具有记录储存语言思想功能的工具整理而成。并且为祭司掌握使用。到了西亚两河流域萨尔贡阿卡德帝国时期,(世界第一帝国、年代在距今4334年至4192年前后)国王自称君权神授,代替神灵管理人民,文字从祭司掌握转为由宗教领袖兼行政领袖的国王掌控和使用。因此早期文字大多出现在宗教礼器上。与世界其它三大文明一样,中国的良渚原始文字、甲骨文、金文,民间较少发现。它们大多出现在陶、石、玉礼器和占卜甲骨、青铜器等礼器上。

虽然在西周时期文字已大量向贵族子弟传授,掌握了文字的贵族知识分子已大量使用文字记录宗教、历史、生活內容和抒情,但是文字运用到民间范围尚很有限。直到春秋战国时期文字才根据民间实用需要逐渐脱离宗教、在民间更大范围内约定俗成,使用范围开始扩大。春秋战国时期周礼衰微,诸侯争霸。与战争相关的连横合纵游说和战争的需要催生了诸子百家学说和文字大范围使用。战国七雄都有自已的方言性文字。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用小篆(由大篆修改而成的小篆)统一六国文字。秦篆(大篆)是秦国使用的地方性文字,在秦朝统一六国后据传经宰相李斯、赵髙和胡毋敬等人整理成小篆在全国强行推广。李斯的峄山碑泰山石刻有小篆证据。小篆来自对大篆的直笔写法、破圆为方、破曲为直。便于书写是大篆变小篆的根本原因。又因秦国实行中央集权统治统一度量衡,在“车同轨、书同文” 的要求下, 小篆在中国强行推广使用、必然造成使用范围的大幅扩大。一般认为小篆多为官方用字,但地方官吏和民间使用产生于战国时的秦隶。(出土秦代简牍文字可证明)汉朝刘邦打败秦朝以后,汉承秦制继承了小篆书写方法,在西汉中期为了进一步适合实用秦隶演变出成熟的隶书——汉隶。(八分体)从此汉隶成为汉代官方文字。汉隶因为实用需要在汉未又因草写变形出楷书、草书等字体。不过从出土的竹简实物看,草书诞生的时间并不晚,在秦未已经诞生,成熟于西汉中晚期。而楷书是受隶书和草书影响产生的。在东汉晚期出现,楷书的兴盛已在唐代时期。中国汉字的字体直到晚唐五代十国和宋代时因雕版印刷佛经需要,改唐楷成宋体和仿宋体。最终在明代时成为现代汉字的固定形式,一直使用到现代。(见臧克和主编《中国文字发展史》秦汉文字巻、魏晋南北朝文字卷和隋唐五代文字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7月第一版)

本文主要使用考古学证据(文中全部插图)证明中国原始文字形成于距今5300年至4300年浙江良渚文化。起源于表达、记录、储存、再现宗教语言思想需要的刻画符号、图画、纹饰、雕塑和结绳记事、八卦符号及图腾族徽等相关事物。

因文章内容涉及范围较广,受本人学识限制错误、疏漏在所难免。恳请各位专家、学者和读者不吝赐教,以期改进完善。谨此致谢!(全文完)

2023年2月20日

本文已经获得作者授权乐艺会发布

图文由作者提供

考古学考研(华中师范大学考古学考研)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