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分析考研(数学分析考研参考)




数学分析考研,数学分析考研真题

小学阶段应用题是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难点,它对学生分析条件、对概念公式的理解都有着极高的要求。五、六年级开始学习分数计算后,应用题的分析难度就进一步提升了。

平时应该做哪些训练来帮助学生提升应用题的分析能力呢?今天给大家介绍两个方法——找到单位“1”与找到关键条件,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分、百、比应用题的分类及解题思路

——如何提升应用题的分析能力?找到单位“1”

小高阶段几乎所有的应用题都建立在“找到单位1”的基础上,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题目中单位“1”的查找都非常的困难,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点:

①单位“1”并没有一个十分明确的概念,它可以很含糊地被形容成是一个完整的量,有名而无形,在不同的题目中所指不同。

②不同题目中不同条件下的单位“1”不同,叙述复杂,学生不易读明白。

③在小低和小中阶段对于量感的培养欠缺或发展不足。

④仅仅记住了单位“1”的“找法”(口诀:的前比是后),但因为语文理解能力不够(比如有些“的”后面不是单位“1”)找错。

——如何找到单位“1”?

因此,对于找到单位“1”,学生需要的不是刷很多的题目。而是在加深对单位“1”的理解的同时,通过单个的条件进行定向的训练。

首先,由于单位“1”的概念过于抽象,因此需要搭建实际的情景来帮助学生理解。

通常的语言中,在对事物进行比较时都会定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就可以理解成单位“1”,比如“孩子的身高比妈妈矮”,是把妈妈的身高当成了标准;“这次你的成绩比上次低了2分”,这句话是把上次成绩当成标准。

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下,孩子是很容易找到那个标准量的,因此可以在平时,对孩子说一些这样的话,让其在之中找到标准量,这样便于之后更加容易理解单位“1”在题目中的属性。

其次,在学习过程中,要做好把实际向抽象转化的衔接,可以把一些题目中关于单位“1”描述的话单独列出来,让学生对比现实中的语句例子去找出标准量(即为单位“1”)。

数学分析考研(数学分析考研参考)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