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考研(人文地理考研考什么)




人文地理考研,人文地理考研考什么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段罗君 通讯员 叶泰瑜 章小燕

每年农历六月初一,临安湍口洪岭村炊烟袅袅,家家户户忙着做馒头、蒸馒头。

家门口也聚满了人,或闲谈着,或啃着馒头,成了村里一道独特的风景。

“年过半,馒头香”,今天(6月29日)是临安湍口镇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洪岭高山馒头节。这一天,村民们邀请亲朋好友吃馒头,走门串户,迎亲送友,热热闹闹,喜气洋洋,当地人将之称为“过小年”。

【一】
农历六月初一,过小年

6月29日,农历六月初一,凌晨三时,静谧的洪岭村已被炊烟缭绕。

洪岭村位于临安区湍口镇,浙西山坳里的一个村庄,平均海拔500米。这里,山路蜿蜒崎岖,四周风景秀丽。

此时,方文胜家的厨房里,弥漫着天然酵母气息的味道,蒸笼上冒着热气。村里请来帮忙的“巧手”们,有条不紊地揉面、做馅、包馒头……这样的忙碌从三天前就开始了,150斤面粉见了底,近2000个热气腾腾的馒头陆续出锅。

“年过半,馒头香”,今天是湍口镇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洪岭高山馒头节,又叫“过半年”。年,丰收的象征和美好的祝愿,“过半年”也是一样。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做馒头、蒸馒头,做上几桌家常菜,邀请亲朋好友吃上一顿家宴。

洪岭高山馒头节源于北宋末年,流行于湍口、洪岭一带,为小麦登场后感谢神灵品尝丰收成果之俗。每年的农历六月,在洪岭除了家家户户做馒头,还要祭拜天地山神和祖宗。村民将新麦制成馒头,用大篮盛好,敲锣打鼓,抬到田头、地边、山脚、溪旁,感谢神灵给百姓带来恩惠,并供上馒头。

各个村过馒头节的时间略有不同,二联、童家、赤坑三村为六月初一,何家、西川二村为六月初六,柴家村为六月十五。

2008年,洪岭高山馒头节被列入临安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被列入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
客人越多,越是荣耀

在方文胜的儿时记忆中,农历六月初一这天,家里的场面比春节还要热闹喜庆。

去各村邀请亲朋好友来家里吃馒头的任务,母亲派给了方文胜。

方文胜外婆家在何家村,翻过一个山头就到了。农历六月初一前一天,方文胜就独自一人前往外婆家。

外婆家有个大院子,平时,家里的亲戚都喜欢聚在天井里聊天纳凉。娘舅、阿姨……人多的,一个个长辈的称呼都来不及叫。“小时候总觉得,这真是个令人头疼的任务”,但现在回想起来,他还是很怀念那时的热闹。

第二天早上8点,亲朋好友们便陆续上门了。大家伙围坐在一张大圆桌前,吃完起身,下一波到的客人接着落座开吃。

家里客人越多,越热闹,越是感到荣耀。

随便走进村里一户人家,堂前都已摆满了好酒好菜,一旁堆满了一大篮馒头。这一天,不管认不认识,都可以来吃。

那一天,方文胜家一桌刚起身,一桌又落座。父母许久未见的好友,也翻山越岭来到这个深山小村。

一天下来,母亲忙着招待,几乎没有停下来的时候,但见到许久未见的好友时,她脸上的笑容,方文胜至今记忆犹新。

临走时,母亲还要送给每个客人12个馒头,表示一年12个月平安吉祥。

一个小小的馒头承载着洪岭村人浓浓的乡情,方文胜离家在外的日子,最是想念家乡这口馒头的香味。

【三】
吃馒头,就像拆盲盒

一口馒头,尝过的人都赞不绝口。

洪岭高山馒头以当地土麦粉为原料,包裹着不同的馅料,鲜肉、笋干、梅干菜、四季豆、糖等,天然食材加上纯手工制作,咬上一口,唇齿生香。

世间馒头千千万,要说洪岭高山馒头最大的特色,就是里面的馅随着一年四季而变化,比如说,最近的馅就以笋干、角豆、干菜为主。湍口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郑宇打趣说道:“吃馒头就像拆盲盒,你也不知道手中的馒头里有啥,一口下去,总会带给你惊喜。”

其实,早在三个月前,洪岭村的村民就在为馒头节着手准备了。冬去春来,当野蕨菜漫山遍野从地下钻出来时,家家户户都会上山采摘,除了尝一口“春天的味道”,还有一部分焯水后捞出晾晒成蕨菜干。

蕨菜笋衣馒头,最是令人期待。小小的一个馒头里,包裹着春天的味道,除了蕨菜干,还加入些许被誉为“竹林海参”的竹笋衣。再配上熏制了整个冬季的腊肉,还有自制的盐卤豆腐,馅料十足,浓香四溢,吃过便忘不了。

去年,洪岭村把馒头铺开到了临安城区,身为洪岭村党总支书记的方文胜成了馒头铺的负责人,铺子平均每天卖出800个馒头,回头率最高的就是蕨菜笋衣馒头。

不少人从外地慕名前来,吃过一次后,纷纷打电话过来预定。只是,蕨菜笋衣量少,几乎成了一道夏季里的“春日限定”款。

我一直很好奇,在南方没馅的叫馒头,有馅的不是应该叫包子吗?

方文胜笑了笑,在我们这儿有馅没馅的都叫馒头,没有馅的就叫“么心”馒头。

【四】
藏着思念,也意味着丰收

古往今来,人们的幸福很简单。

对洪岭村民来说,忙碌了半年,亲朋好友们围坐在一起,吃上一顿家宴,就是幸福。

我想,这或许就是洪岭高山馒头节延续几百年之久的原因。

不过,关于它的起源,民间有着不同的说法。

最早可以追溯到北宋末年的方腊起义。传说方腊率起义军曾到过洪岭二联村,吃馒头就是为纪念这位农民军领袖。

也有谈及吃馒头是为了庆祝丰收,表示粮食充足的意思。因为馒头节都定在农历六月,春季的小麦已经收割,夏季的水稻已经种下,又正逢年半,所以家家户户都做馒头、蒸馒头,邀请亲朋好友吃馒头,当地人称“过小年”。

还有一种说法,源于一段唯美的爱情故事。

相传,洪岭牛山湾一老员外有一独生女叫阿巧,聪明漂亮,又有一双巧手,做的馒头更是远近闻名。

媒婆们纷纷上门,给老员外介绍上门女婿。后来,阿巧和手艺出众的箍桶匠杨九桶结为了夫妻。可是,杨九桶常年在外打工,一年到头只有过年才回家与阿巧团聚。阿巧思夫心切,遂用“过半年”的理由让杨九桶回家,并做了馒头寄予相思。

村里人纷纷效仿,把出远门的亲人召回家来“过半年”,遂成风俗。

虽然这些说法无据可考,但馒头无疑成了联络亲友情感的纽带。馒头节的名气也越来越大,一年比一年热闹。

【五】
今年的馒头节,搬家了

自2007年首届洪岭高山馒头节举办以来,湍口镇政府每隔两年举办一届,今年已是第八届。

不同于往年,今年的馒头节分别在余杭区良渚街道梦栖小镇,湍口镇洪岭村、童家村和二联村都设置了活动现场。

如今,湍口镇通过举办馒头节,巧妙地将生态旅游与民俗文化结合起来,将节庆文化与商贸旅游融入其中,不仅使洪岭高山馒头成为一种产业,成为重要的节庆和旅游品牌,更是向外界展示了湍口温泉小镇独特的非遗文化和旅游魅力。

岁月不断流逝,风俗依旧留传,同时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今天的开幕式上,良渚街道4个村(社)与湍口镇4个村签订“村社结对”协议书,许下“三年之约”,引领双方互促互进奔共富。雪山村与(飞旅)杭州旅游文化有限公司签订雪山露营基地建设框架协议,迈出帮促工作第一步,丰富了湍口镇“一村一业”的产业模式。

活动现场特设共富市集,展销雪山大米、三联索面、湍源黄精、桐坑有机茶等具有湍口特色的农产品,其中洪岭馒头、凉溪小香薯等特色美食吸引了一波波游客争相品尝,1000斤凉溪小香薯一售而尽。湍口烫画和小镇吉祥物青青红红也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

除了良渚街道会场外,湍口镇洪岭村、童家村和二联村的村民也自发在村内开展了一年一度的馒头节,用自己的方式传承着这流传千年的民俗。

活动现场,我见到了方文胜,结束后,他匆匆赶回洪岭村。他远在金华、湖州的战友们,今天都赶来吃馒头了。

【之前,我们记录了这些】

浙江人文地理|青可入药,红可上桌 ,临岐覆盆子的小果大业

浙江人文地理|江南莼菜,一碗绵延1700年的乡愁,探访浙江最大莼菜基地

浙江人文地理|浙江安息香:林间小仙子,藏在深山人未识

浙江人文地理|春往夏来,只为等一山小野笋

浙江人文地理|爱吃螺蛳的你,听说过“耙螺蛳”这门非遗手艺吗?

浙江人文地理|沟壑层叠,仿佛置身火星表面!兰溪罕见3000多亩“红土沙漠”火了

浙江人文地理|在淳安,遇见龙井祖庭,初识2000年老茶

【你的浙江,欢迎你来报料】

人文地理考研(人文地理考研考什么)

赞 (0)